1932年,中共中央开始对毛泽东的“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共产国际对此并不反对,但明确反对中共中央撤销毛泽东职务的做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
| B.毛泽东是中共中央事实上的领导核心 |
| C.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存在尖锐矛盾 |
|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完全正确 |
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
|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要和平,争民主” |
|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30日报道: 九名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今日从云南瑞丽畹町口岸踏上回乡探亲之路。下列对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 |
| 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
| 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 |
| D.他们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而且也不在其他各大城市,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它反映了
|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
|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
|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
|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
|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