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B.中国瓷器业不遗余力的开拓海外市场 |
C.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
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 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
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陆九渊 | B.顾炎武 | C.王守仁 | D.黄宗羲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朱熹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 |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