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 | B.徐州会战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毹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 B.斯大林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谈话中表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
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他
A.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 B.视卢沟桥事变为全国抗战的开始 |
C.准备抗战的同时态度尚不够坚决 | D.希望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共同抗日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
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