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于戈”。以上材料说明( )
①宋辽边境出现长期的和平局面 ②宋辽社会经济都得到了发展 ③造成北宋军事力量的衰退 ④导致畜牧业区域的扩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
国家 行业 |
邮政 |
电话 |
铁路 |
航空 |
英 |
100 |
100 |
100 |
75 |
法 |
100 |
100 |
100 |
75 |
日 |
100 |
私有 |
75 |
25 |
美 |
100 |
25 |
25 |
私有 |
A.扩大政府开支B.建立国营经济
C.改善交通事业 D.发展基础工业
右图是毕加索于1937年4月创作的名画《格尔尼卡》。该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和风格,描绘了当时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的悲惨生活。当年毕加索创作该作品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开创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
B.揭露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C.揭露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
D.体现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
1816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导致人类冲突。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的风格和文学的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出现。这说明
①在19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②自然界的重要变化是决定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③自然界的重大变化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④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理想王国”的失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强世功说:“基本法的制定过程无疑是第二次建国过程,这个国家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基本法的存在,使得宪法建构起来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国家,而变成“多元一体”的国家。”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 B.经济特区的建立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