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确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 )
| 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
| 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 |
| 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
| D.后者肯定该思想得益于思想解放、纠正了“左倾”路线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 C.重农抑商政策提长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 |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增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清明上河图》局部 |
|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
|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
|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深厚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