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
“平民通过选举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明智评价贵族的政治主张。因此护民官制度的建立本身便显示了十二铜表法赖以出现的公法背景,意味着‘平民运动’的走向不是革命,而是法治。”这旨在强调()
A.罗马法制定的制度因素 | B.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制衡 |
C.贵族丧失立法主导地位 | D.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之一。它以“反清复明”为主要口号,其成员主要来自下层劳动群众、三教九流、无业游民以及农民。根据下表判断,这些事件透露出的问题是()
1796—1850年的54年间,涉及天地会的事件
事件起因 |
数量 |
“遇事有人帮助,免人欺凌”者 |
26起 |
因穷困而“敛财分用”者 |
15起 |
为抢劫富户而“得财分用”者 |
39起 |
攻掠城镇“竖旗起事”者 |
11起 |
A.近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
B.汉族人民“反清复明”的政治诉求强烈
C.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需完善
D.百姓“均贫富、等贵贱”的意识长期存在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A.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B.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C.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