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此等制度,可谓宏大又兼精密。”这段描述应为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 B.汉代中外朝制度 |
C.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 D.明朝的内阁制 |
明末清初出现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 | B.专制集权的强化 |
C.程朱理学的盛行 | D.审美意识的觉醒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兼爱”思想 |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 B.焚书坑儒 |
C.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