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全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
提出猜想:红色沉淀可能是①Cu2O。②Cu2O和Cu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能与酸反应,得到+2价的铜盐和单质铜;
②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设计出三种方案来验证猜想
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加入稀盐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变蓝;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重,反复多次直到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检验葡萄糖用的新制氢氧化铜由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查阅资料,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设计出三种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              
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新的探究方案探究红色沉淀成份,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2NH3+3Cu2ON2+6Cu+3H2O
②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会逸出大量氨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方案如下(1)连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准确称取28.8克的红色沉淀于玻璃管中
(3)先A处反应,通一段时间氨气后称量D质量为108.3克,
(4)加热装置C
(5)待D中恒重为111.9克时,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直到装置C完全冷却.


(3)A处为用浓氨水与固体CaO接触,以产生稳定持续的氨气,则A处的发生装置应选     (填”甲”,”乙”或”丙”),,
(4)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加热前先通氨气的目的除了消除掉原来空气的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对实验结果影响,还具有一个作用为              .
停止加热,继续通氨气除了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还有的一个作用为            
(5)为防止未反应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E处可以连接的装置为   (液体均为稀硫酸,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6)红色沉淀的成份为            (通过计算说明共2分)
(7)有同学认为利用此实验装置还可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不过还需要测出一个数据,你认为要测出的数据为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实验所消耗的氨气质量   
B.B中干燥管中增加的质量
C.完全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
(8)下列情况会使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偏小的有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红色沉淀未完全反应         B.红色沉淀未完全干燥
C.实验中缺少B装置           D.实验结束后未等铜完全冷却就拆除装置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滴有红墨水的水分层.
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③……
[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如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进行探究.经初步分析:无色气体A不含有单质气体,黑色粉末B含有两种单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高炉炼铁的原理为Fe2O3+3CO2Fe+3CO2,请写出反应器中产生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趣小组又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对无色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组在分析了炼铁的原理后,认为无色气体A中可能有CO2,也可能有未反应的________.
乙组认为黑色粉末的成分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假设一:只含有铁.假设二:只含有________.假设三:以上两种物质都含有.
[实验探究]
(1)为验证甲组的猜想,大家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当看到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Ⅲ中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可以确定无色气体A的成分为________,Ⅱ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乙组中假设三成立,大家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来进行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物理方法


假设三成立
化学方法
取少量黑色粉末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假设三成立

写出黑色粉末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
在做甲组的实验时发现其存在一个很不环保的缺陷,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

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装置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的反应起始和结束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0
约120

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约70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锈蚀的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6)现仅提供:量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内含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在下图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即可(注明滤纸包的位置).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粉末中铁、铜的存在.
资料在线: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2Al+2H2O+2NaOH=2NaAlO2+3H2↑),铁和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烧杯、大试管、量筒、滴管、燃烧匙、药匙、磁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氨水.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Ⅰ.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
Ⅱ.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1)基于假设1,不用化学试剂,证明金属铁的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假设2,将混合金属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于假设3,请你完成实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说明仪器和试剂)
实验
现象
结论



仅除去铝



证明含有铁并除去铁

将大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水,多次洗涤剩余固体
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证明含有铜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________ Sn Pb (H) ________ Hg Ag Pt Au,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作出猜想]
猜想1.Cr>Fe>Cu;
猜想2.Fe>Cu>Cr;
猜想3.你的猜想是________.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三支洁净试管中,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________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_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