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6周年的日子。2012年,河北唐山连续两次发生的地震引起人们的强烈关切。为此,专家根据1976年至今的监测数据分析,认为目前唐山地区地质活动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大地震。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哲学的基本观点?
(2)这些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经济学常识】
2015年2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维持2014年水平不变。这是我国稻谷收购价格自2008年以来,首次未作上调。发改委表示,制定这一收购价格,综合考虑了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最低收购价政策始于2004年,国家规定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由国家指定的粮食企业以最低价进行收购,稳定市场价格。
运用有关经济学常识简要回答:发改委为什么要对稻谷规定最低收购价格。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次预算法的修订除了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外,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预算法修改历程
时间 |
事件 |
1994年 |
我国现行预算法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 |
1995年1月1日 |
预算法正式实施 |
2004年 |
我国启动预算法修订 |
2011年11月 |
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论并于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审 |
2012年6月 |
预算法草案迎来二审 |
2014年4月 |
预算法草案迎来三审 |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享受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预算法的修订如何体现了民主集中制。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在于社会为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为社会做了什么。”
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