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误,幸劳见归,何为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传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颜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有相类,事容误脱:错误
B.何为之谢:道歉
C.大将军,五迁司徒长史辟:征召
D.宽简略嗜酒,不好浴盥:古代洗手的器皿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顷,认得牛而送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可以衣帛矣
B.宽无言/某,而母立于兹
C.民免无耻/泉涓涓始流
D.徐言曰/于是赵王斋戒五日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多次谪迁调任地方官员,在任职期间,对百姓和气仁慈多行宽恕。
B.刘宽治理有方,但不贪功。又很节俭,到下面巡视,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
C.刘宽一向认为不能单靠刑罚来整治百姓,还要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
D.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穿好官服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用肉汤弄脏朝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⑵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⑶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毁
唐·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全面
B.不如周公,吾之也病:担忧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也闻:名望
D.而望名誉之光:昭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B.其于人也,曰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外欺于人举匏樽相属
D.必其人与也微夫人力不及此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古之君子的“责己”“待人”来剖析今之君子的“责任”“待己”,虽只是两字之差,却恰恰暴露出当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的恶劣士风。
B.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
C.最后三句,既交代了本文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之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D.通篇采用对比、排比手法、先古后今,由正及反,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又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尤其是对当时士风的刻画,入木三分。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 于 人 也 曰 彼 人 也 能 有 是 是 足 为 良 人 矣 能 善 是 是 足 为 艺 人 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2)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水之有溪焉阳:(水的)北面
B.塞其,为愚池隘:狭隘之处
C.善万类鉴:鉴别
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包萝,囊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愚触罪,谪潇水上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得其尤绝者家吴之民方痛心
C.合流屈曲南,为愚沟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D.则先生貌纵视矣去今墓而葬焉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原本有人称为冉溪,有人称为染溪,当地人对它究竟是冉溪还是染溪争论不休,这一原因促使作者决定效仿古代愚公谷将溪水改名为“愚溪”。
B.第二段中作者一连写了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种景物,全都冠以“愚”字命名,这“八愚”既是作者的自我解嘲,又是他心中愤激之情的集中流露。
C.愚溪虽无以利世,然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但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过问,作者借此倾吐了自己的抱负遭打击、才能被埋没的不平之气。
D.本文通篇围绕一个“愚”字展开,以愚溪写愚人,表达了一个遭受重大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也进行了含蓄的控诉。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宁 武 子 邦 无 道 则 愚智 而为 愚 者 也 颜 子 终日 不 违 如 愚 睿 而 为 愚 者 也
皆 不 得 为 真 愚 今 予 遭 有 道 而 违 于 理 悖 于 事 故 凡 为 愚 者 莫 我 若 也 夫 然 则 天 下 莫 能 争 是 溪 予 得 专 而 名 焉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2)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田野什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粱以时禁发而不税。相地而袭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夹是之谓人师,是王者之法也。节选自《荀子·王制》
请写出《寡人之于国也》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两句话。
荀子又认为秦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勰勰(xI,担心害怕貌)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荀子·强国》)。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请简要评析苟子的国家“统一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车赠杨诲之
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众车之说。泽而抒,山而。祥而旷左,革而长毂以戟,巢焉而以望,安以爱老,辎以蔽内,垂绥而以畋,载十二旒,而以庙以郊以陈于庭,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长而桡,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辕,却暑与雨者盖,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健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騑騑,六辔如琴。”孔氏语日:“左为六官,右为执法。”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视叱齐侯类畜狗,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
[注]①抒:削薄。谓在沼泽行走的车,轮辋的外緣要削得薄。②祥:丧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而侔:等同
B.果能其量若箱恢:扩大
C.则乎车之全也庶:差不多
D.莫能以圆遂:前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指而告之曰去今之墓而葬
B.吾将告子众车之说浩浩如凭虚御风
C.退不罪乎人辕若予,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D.而其在夹谷其为惑终不解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列举不同用途的车子,得出各种车均要做到外圆内方,并借用车子所不可缺少的部件来比拟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B.文章以孔子为例,说孔子在本乡对阳虎显出恭顺的样子,但在夹谷却面叱齐景公,强调在“用周”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质良”。
C.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车”,实际是说为人处世中“方”和“圆”的辩证关系,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以车为喻,能形象地给人以启发。
D.本文很多句子直接挪用《礼记》原文,句子简而深,大概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之故;而虚拟和杨诲之面对面的谈话语气,增加了行文的生动活泼。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知 是 之 所 以 任 重 而 行 于 世 乎 材 良 而 器 攻 圆 其 外 而 方 其 中 然 也 材 而 不 良 则 速 坏 工 之为功 也 不 攻 则 速 败 中 不 方 则 不 能 以 载 外 不 圆 则 窒 拒 而 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
(2)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
甲段文字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
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