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养狸述
(唐)舒元舆
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趫②、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醲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故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
(节选自《全唐文》,文字略有删改)
[注] ①爱:通“”,隐蔽。 ②趫(qiáo):行动轻捷。 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
:油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生致者致:抓获、捉到 |
B.某既居,果遭其暴耗暴:突然 |
C.其穿巾孔箱之患孔:打洞 |
D.又资鼠口腹矣资:供给 |
下列全都直接表现新昌里客舍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
①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
②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
③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④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
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住新舍后,遭到鼠患。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不怕人吓唬,作者颇为忧虑,如同得了痒病。 |
B.自从得到那只狸猫后,效果极为明显,只有半年的时间,老鼠洞口已结蛛丝,原先藏在柜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有再被老鼠损坏的。 |
C.作者认为原先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到人的头上来,而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 |
D.作者在末段用对比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来端正方向,就会如同放纵老鼠盗窃一样,致使小人横行,祸害人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
⑵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待。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 |
B.会天疾风会:适逢 |
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
D.几夺其军几:几次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2)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
B.漫漫而游漫漫:远远地。 |
C.箕踞而遨箕踞: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 |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特立:独特卓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故为之文以志 |
B.醉则更相枕以卧故为之文以志 |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不与培塿为类 |
D.游于是乎始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3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奇:认为……奇妙 |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宵:在夜里 |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过:指出过错 |
D.自棹舟迎甫而还棹:用桨划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2分)
谢小娥传
(唐)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
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谜语,某不能辨。”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余曰:“‘车①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②,‘门’中有‘东’③,乃‘兰’④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牓子,云召佣者。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车”的繁体字为“車”。②“门”的繁体字为“門”③“东”的繁体字为“東”④“兰”的繁体字为“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依:依靠,托身 |
B.示我十二字谜语示:给……看 |
C.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冤:冤屈 |
D.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善:赞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谢小娥“智勇”的一组是()
①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②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
③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④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⑤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
⑥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同船做生意时被强盗杀害,并且被抢走全部金银绸缎,谢小娥跳入江中后才得以幸免。 |
B.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遇害后托梦给谢小娥,用谜语的形式告诉她凶手的名字,但小娥自己解不出谜底,不知道谁是凶手。 |
C.女扮男装的谢小娥,利用做雇工的机会到处寻找凶手,在偶然应招雇工时找到了谋害自己父亲的凶手。 |
D.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后才下手,先杀死杀父仇人,继而擒获杀夫仇人,这些都表现出谢小娥的机智、缜密、勇敢。 |
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2)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容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父克勤坐“空印”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除汉中教授,日与诸生讲学不倦。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燕兵起②,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楫,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遣庆成郡主往燕军,陈其说。燕王不听。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金川门启,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③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永乐④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节选自《明史·方孝孺传》)
【注】①扆(yǐ椅):古代的一种屏风。②燕兵起:惠帝定策削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靖难”。③磔(zhé哲):分裂肢体的酷刑,又名“车裂”。④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1403—14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克勤坐“空印”事诛坐:犯……罪 |
B.扶丧归葬,哀动行路行路:行走在路上 |
C.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稽:拖延 |
D.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幸:皇帝到某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方孝孺“以才学闻名”的一组是
①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②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③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④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⑤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⑥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A.①④⑥ | B.②⑤⑥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才学出众,品行端整。太祖在位期间,多次有人举荐他到朝廷任职,太祖也很欣赏他,但认为他的才干尚需磨练。直到惠帝即位,才召他任翰林侍讲。 |
B.方孝孺政务能力强,是国之栋梁。平时惠帝经常向他咨询国政大事。朝堂上大臣们面奏讨论问题而不能决断时,惠帝有时就命方孝孺直接批示作答。 |
C.方孝孺是名副其实的忠臣。燕军打到江北,他出谋划策,想要以割地求和赢得募兵勤王的时机。燕军渡过长江,他劝皇帝离开,并自告奋勇留下守卫京城。 |
D.方孝孺有气节,是铁骨铮铮的硬汉。惠帝自焚后,成祖逼迫他草拟即位诏书,他且哭且骂,至死不从,最终受酷刑惨死,其宗族亲友受牵连被杀者有几百人。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2)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