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会议之后,日本出版了《如果日本同美国发生战争》一书,指出:“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够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了大陆就必然会死亡。可是美国却残忍的企图砍掉这些根,并企图取代日本并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
材料二:由于战后初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立,没、苏之间的“冷战”气氛骤然加剧。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想国会宣读一篇咨文,提出……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材料三:
根据所学请回答:
(1) 材料一, 表明: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华盛顿会议中,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什么条约?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的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局面? 这一局面初步形成于什么时候?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你认为,中国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如何占据优势?
回答下列有关“三角贸易”的问题。
(1)“三角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先从事“三角贸易”的是哪一个国家?后来居上,成为该贸易的主要经营者的是哪个国家?
(3)在下图中标出“三角贸易”的贸易线路,并写清楚每一段的主要贸易内容
(4)“三角贸易”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令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指出A点对应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称、发生的政治前提,主要标志。
(2)指出B点对应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以及新兴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直接影(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各说一个)
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过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是指哪个国家?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
(3)材料三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这个文献主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表: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
项目年份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从不同角度开启了历史新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发生在17世纪的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由于资本扩张的本性,英国资本家还把目光对准了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凭借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力量,最大的商船队和船坚炮利,英国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殖民活动,拼命争夺工业所需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强行打开亚非拉许多国家的大门。
——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材料四(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趋势”主要指的是什么?据此分析“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现象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4)试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