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同时,对世界局势也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辉煌远去】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中外科技发明成果比较 |
|||
时期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它国家157 |
1-1500年 (第一时期) |
157 |
98 |
59 |
1501-1840年(第二时期) |
472 |
19 |
453 |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并分析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对欧洲历史发展所做贡献。
【巨浪西来】
材料二 铁甲舰冒着滚滚黑烟而来,朽木布帆撑起的水师怎能相对。乾隆爷的威武大将军炮在西洋小炮前竟不堪一击。割地、赔款、开埠似乎成了必须的选择,帝国大厦在西来的巨浪击下摇摇欲坠。
(2)“铁甲舰”的动力来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哪项成果?为什么把材料中相关联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条约中最能体现战争目的的内容是哪一条?
(3)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的部门以及革命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惊涛拍岸】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迪生、贝尔、西门子、本茨等登上各国媒体的头版头条。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4)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同一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请举两例说明。
【借海扬帆】
材料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5)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
(6)依据材料四,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中国应如何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
【劈波斩浪】
材料五 前央视记者柴静的《穹顶之下》,引发了环境污染与生命安全的话题大讨论,在2015年的两会,“防治雾霾、留住蓝天”成为老百姓的民生“关心点”。
(7)结合材料五,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二“……4月12日,发出了大屠杀的命令……”汪精卫叫嚣要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共产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材料三“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两件事?
(3)材料三说明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持什么态度?
(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国民革命的什么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请完成:
(1)国民革命军何时从何地出师北伐?
(2)北伐的对象是谁?
(3)据材料分析,北伐的目的和性质是什么?
(4)北伐战争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原因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纪念五四运动和五四青年节,同学们准备举办图片展览,以追寻热血青年足迹.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要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搜集五四图片:
(1)在以上图片中,找出与活动主题不相符的一幅( )
寻访五四足迹:
(2)为追寻革命先烈足迹,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当年学生们曾经学习过的校园,请你为他们提一下建议,并告诉他们这所校园的创办时期。
感受五四精神:
(3)参观回来的路上,同学们纷纷议论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它对我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没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认识五四运动:
(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是否开启了一个时代?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材料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三“废除‘二十一条’。”
请完成:
(1)上面的三个口号是在什么事件中提出的?
(2)哪一个口号最能说明该事件的性质?
(3)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指哪些人物?
(4)该事件最后取得了哪些初步的胜利?
阅读下列材料: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栽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用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民国”建立在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
(2)“五族共和”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大人”“老爷”的称呼最为流行是在哪一朝代?
(3)民国之后的称呼有什么变化?
(4)你认为上述材料说明了称谓改革中的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