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7分)
探究一:制度篇
(1)商鞅变法开一代先河,请写出其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措施。(1分)
探究二:人物篇
(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富有创新意识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的图像。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填字母,1分)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②③①④ |
探究三:交往篇
(3)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请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1分)
探究四: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1分)
(5)写出与下图内容有关的苏轼的代表作及《窦娥冤》的作者。(2分)
探究五:改革篇
(6)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在经济改革方面有何创新?(一例即可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自序选(梁启超)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和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李鸿章和梁启超外,请再分别写出一位两则材料述事件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4)把两则材料所述事件作为一个单元,你认为该单元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1岁的关天培决意为国牺牲,与家人做了诀别,把多年积蓄的财产分赠给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带领将士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最终壮烈殉国。
材料二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则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材料三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材料四如图
(1)关天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第一次较量中壮烈牺牲的,这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你知道材料二的内容是谁的主张吗?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采取了何种策略?
(3)材料三中的“他”在哪次战争中牺牲?这次战争中对洋务运动起毁灭性打击的是哪一战役?
(4)材料四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三)新中国成立后
(8)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其中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创举的是对哪一行业改造当中的哪一政策?
(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3)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4)中国是二战的主战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二战胜利的保证,请举两例反法西斯联盟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事例。
(6)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各一例。(2分)
(7)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两次国共合作,分别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探索革命之路,虽历经风雨坎坷,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中共的革命探索之路”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
(1)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性质如何?
(2)写出下列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两例
1924年1月—1927年7月:
1927年8月—193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