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 ……他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
材料二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摘编自《狂儒辜鸿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以来辜鸿铭对待东方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你如何评价辜鸿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
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埃及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佚名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这座陵墓总共用了200万块石头,其中的一些在原地采集,但大多数则从更远的尼罗河上游地区获取,趁洪水季节搬运到吉萨来。
--(美)马修斯等《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1991年,埃及古物局的学者在胡夫金字塔东2.4公里发现了金字塔街,在其金字塔南数百米和大狮身人面像的东南,发现了金字塔建设者的墓。……1994年,美国筹备了一个基金会,恢复发掘这座消失了的城市。美国学者莱赫奈尔说,这座消失了的城市曾经居住过至少5万人,而或许多至10万人,其中包括建筑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家、工匠、面包师和普通劳动者。
--刘文鹏《埃及考古学》
材料三在考察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中,今天的人们往往不易想象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过多地拘泥于技术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古埃及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力量。
--王瑞珠《世界建筑史(古埃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与金字塔建造技术水平相关的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金字塔考古的新发现,并说明其价值。
(3)材料三提出的考察金字塔建造的视角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