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               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新课
②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一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图二写出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还原反应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肉联厂在鲜肉表面涂抹白色粉末A以延长保质时间。小新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化合物A的化学组成。
【定性研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振荡
样品消失,得到无色澄清溶液

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产生无色无气味气体,溶液褪色


根据上述实验可初步推知,A是
【定量研究】
为进一步探究A的化学组成,进行如下化学实验:
①将盛有292g质量分数为12.5%的稀盐酸的装置置于电子天平上(该装置可确保氯化氢和水蒸气不逸出);
②向装置中加入2.0gA,在天平读数不再变化时记录数据;
③重复②若干次日
④以mA(加入A的质量)为横坐标,以△m(溶液的增重)为纵坐标,绘得图。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质量为g;
(2)A中阳离子与阴离子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3)A的化学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溶液由红色变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U型玻璃管中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
最后溶液的pH填"≥7"、"≤7"、"不变"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

A.

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

B.

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C.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 N i )、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 N i F e C 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
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①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所学知识,(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现结论

相同浓度的NiSO4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迁移应用】
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 N i F e C 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小燕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写出上述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探究活动一】 奋进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消失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探究活动二】 智慧小组探究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Ⅰ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
实验Ⅱ
步骤①: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原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该物质
步骤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液,滴加溶液


【反思】 实验Ⅱ中步骤①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结论】 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白色固体样品含有的成分。

闽东毗邻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为1.4g
步骤二: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2g精盐.
(1)计算精盐的产率(保留一位小数).
(2)该小组测得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

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B.

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C.

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

(3)步骤一、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实验二】探究工艺流程图步骤Ⅱ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 M g C l 2 是否除尽,溶液中是否含有 C a C l 2 .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 H -
C O 3 2 -
C a 2 +

M g 2 +

[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的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N a O 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说明 M g C l 2 (填"已"或"未")除尽
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 C a C l 2

[拓展思维]
(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2)写出工艺流程图步骤Ⅳ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