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毗邻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为1.4g
步骤二: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2g精盐.
(1)计算精盐的产率(保留一位小数).
(2)该小组测得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 |
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
B. |
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
C. |
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 |
(3)步骤一、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实验二】探究工艺流程图步骤Ⅱ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
是否除尽,溶液中是否含有
.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
|
|
微 |
不 |
|
不 |
微 |
[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的问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说明
(填"已"或"未")除尽 |
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溶液中含有
|
[拓展思维]
(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2)写出工艺流程图步骤Ⅳ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
木呷惹、阿依莫两同学对教室墙壁脱落的一块白色固体产生兴趣,他们将白色固体带到了化学实验室.经查阅资料得知:白色固体是石灰浆与空气中的物质作用的产物,他们猜测可能的成分为:
猜测一:氢氧化钙
猜测二:碳酸钙
猜测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于是他们将白色固体捣碎研成粉末,放入烧杯,加水,不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于
、
、
三支试管,残渣备用.
他们在
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猜测二不成立.他们又在残渣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
试管,结果变浑浊,由此证明,猜测三成立.
(1)写出残渣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他们将浓碳酸钠溶液加到 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此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若要将沉淀与溶液分离,其操作方法是.
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
粉末.
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
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 有关,产物可能是
、
、
②几种物质的性质
物质 性质 |
|
|
||
颜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③已知反应: , 溶液呈棕黄色
【实验探究】
(1)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
和(填化学式)
(2)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Ⅰ:全部为
猜想Ⅱ:全部为
猜想Ⅲ:(填化学式)
将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
①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②溶液呈棕黄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正确
【评价与反思】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
"五一"节后,小红返回了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
溶液,由此便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
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
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不同猜想:。
【收集资料】小红知道,
敞口放置会变质的原因是
与空气中的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红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第一步:取少量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 |
① |
溶液 部分变质 |
第二步:向上述试管中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
② |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③;④。
【实验反思】保存
溶液的方法是.
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氧化钠、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
溶剂 |
乙醇 |
|
溶质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溶解性 |
易溶 |
难溶 |
【方案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1)溶液配制.甲溶液: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醇要用到的仪器是,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乙溶液: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75%的乙醇溶液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成为不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判断甲、乙溶液形成的现象是。
(2)进行实验,按图所示装置加入药品后进行实验.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的作用是,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
(3)由此小明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交流】
(4)小刚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还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5)若将图
中甲溶液换成乙溶液进行实验,
中可能无明显现象发生,原因可能是。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
(2) |
稀盐酸呈酸性 |
||
(3) |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