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他们”应是指
| A.抵抗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十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 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
|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
|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 |
| D.唐朝的盛世局面的出现时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中的“此项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蒋介石却认为“往者,洪杨诸先生,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是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上述两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
|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 B.符合现代史观,立场相同 |
| C.符合全球史观,其有客观性 | D.符合文明史现,具有客观性 |
下列选张历史照片反映的是1896年赴欧考察的李鸿章,与赋闲在家的德国前首相俾斯麦会谈的情景。对此背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出访德国购置军火,并拜访俾斯麦,学 习强国之道 |
| B.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后,为用人所不容,暂避欧洲,游历诸国 |
| C.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游历欧洲,为中国的戊戌变法寻找帮助 |
| D.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拜访俾斯麦 |
有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曾经描述一幅荒谬绝伦的景象: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发动了一场对美国成功的军事袭击。这场袭击不仅迫使美国允许其可卡因贸易合法化,而且还让美国掏了一笔巨额的战争赔款。当然上述情景仅仅是想象而已,然而这种类似想象却在十九世纪的中国确确实实发生过,为“确确实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中法战争 |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