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烧杯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燃烧匙 ⑤加速溶解 ⑥过滤 ⑦引流 ⑧量取,
(1)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
(3)溶解食盐晶体时玻璃棒的作用 ; (4) 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 。
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 ;(2)2个钠离子 ;
(3)五氧化二磷 ;(4)人体缺少 元素会骨质疏松
下图为某高钙片的外包装药品部份说明,请仔细观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试计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g。
(3)根据你对补钙产品的调查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这里的“钙”指 (填字母)。
A.原子 | B.分子 | C.单质 | D.元素 |
(4)计算该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需有过程) 。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AB C DE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标“b”的仪器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的氧气,发生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E或 。当用E方法收集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先 。
(3)利用图Ⅱ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B.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4)图Ⅱ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III中选取 (选填序号)与图Ⅱ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5)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就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红砖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
【提出猜想】甲同学认为红砖粉可以代替MnO2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
①在试管中加入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②准确称量0.5g红砖粉,并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③在步骤②的试管中加入10mL 6%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④待步骤③的试管中无气泡冒出后,经过操作A、洗涤、干燥、称量得粉末仍为0.5g;
⑤另取10mL6%过氧化氢溶液,加入步骤④中所得固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
【问题讨论】
a.步骤①中的现象为 ,步骤③、⑤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步骤④中操作A的名称是 。若提供了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c.步骤①和步骤③的操作目的是 。
d.步骤⑤实验的目的为 。
【实验结论】 。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
(2)若实验最终所得NaCl晶体偏少,则可能的实验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3)在得到食盐固体的过程中,当 出现时,就要停止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