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刚好不发生偏转.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________材料制成.
A.铜 |
B.铁 |
C.铝 |
D.塑料 |
(3)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左端应为磁极的________极.
(4)实验发现:
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滑动时(填“左”或“右”),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5)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________;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________,磁性越________.
李刚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水温/℃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1)在下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水在沸腾时要_____热,温度________(逐渐升高,保持不变,逐渐降低).
(3)右图中____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李刚从实验中得到了启示:在煮食物的时候,可以先把水烧开然后将火________(调大,调小),这样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把食物煮熟,但能节约燃料.
(5)李刚在实验中发现,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想一种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 ___.
(6)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____(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甲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大小与像离小孔的远近有关,于是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坐标中画出h和s的关系图象。
(3)从图中可以看出h和s满足的关系是:
(4)将蜡烛向上方移动,则它在半透明纸上的像将向(填上方、下方)移动
(5)小明发现:夏天,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缝隙,会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实际是 ,其形成原理是: 。
(6)接着,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 .
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①_ ;②_ .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_ 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 度.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当作平面镜的玻璃板应和底面白纸 。透过玻璃板观察,让棋子B和棋子A的像A′重合,此时B到玻璃板的距离和A到玻璃板的距离 ;如果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A′和B中仅能看见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