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玻璃板 立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竖直放置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发现它与“玻璃板中的A”完全重合,这一步操作是用来验证
的猜想.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猜想的完整操作是: .
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杨同学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将会呈现一个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 的实像,如图1所示,此时的像距为 .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规律。
(2)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 ;小宇画出了“温度 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海波在第 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
喜欢书法的小明同学用压纸石块设计了如下测量与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1)小明在学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压纸石块的密度:
①将托盘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直至横梁平衡;
②将石块放在天平的 (选填“左”或“右” 盘,在另一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如图 所示,则石块的质量 ;
③他在量筒中装入40 的水,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如图 所示,则石块的体积 ,由密度公式 可算出它的密度。
(2)小明回家后用操作方便、精确度高的电子秤和同一块压纸石块,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他将搅匀的糖水装入柱形杯中,置于电子秤上,如图 所示;
②用体积不计的细线系好石块,缓慢浸入糖水至刚好浸没,电子称示数逐渐增大,则糖水对杯底的压力
(选填“逐渐增大”、“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 ,说明石块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如图 所示位置,石块所受浮力大小为 ;
③他将石决沉入杯底,松开细线,如图 所示,便开始书写探究报告:
④完成探究报告后,他将石块从糖水中慢慢提起。细心的小明发现石块离开杯底至露出液面前,电子秤示数一直减小,这说明石块在放置一段时间的糖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 (选填“有关”、“无关” ,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小张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干电池,标有2.5 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 “ ”、 “ ”,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 右移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于 (选填“ ”或“ ” 端。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移动滑片 ,小张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小灯泡短路 .滑动变阻器短路 .小灯泡断路 .滑动变阻器断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依次测得6组数据,如表一所示。其中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第4次实验时灯泡电阻值为 .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小张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选填“ ”或“ ” 。
(4)小张将这6组数据算得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的。
表一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 |
0.5 |
1.0 |
1.5 |
2.0 |
2.5 |
2.8 |
电流 |
0.16 |
0.22 |
0.25 |
0.28 |
0.29 |
|
电阻 |
3.1 |
6.8 |
8.9 |
9.7 |
表二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阻 |
5 |
10 |
20 |
电流 |
0.30 |
0.20 |
0.12 |
(5)小张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分别把阻值准确的 、 、 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通过实验,记录电流表示数如表二所示。他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是: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 ;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远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为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需要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在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当蜡烛与凸透镜位置如图时,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