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与性质相一致的是
A.SO2可用作漂白剂,原因是具有还原性 |
B.FeCl3溶液可用于制印刷电路板,原因是能氧化Cu |
C.Cl2可制漂白粉,原因是能与NaOH反应 |
D.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碱性强 |
原子核外电子是有规律地进行排布的,它们分层排布在K、L、M、N、O……层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只能是2个 |
B.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2个 |
C.L层上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
D.最外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8个 |
下表符号中“2”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 |
2He |
Cl2 |
Ca2+ |
|
A |
质量数 |
中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
B |
质量数 |
质子数 |
原子数 |
电荷数 |
C |
质子数 |
中子数 |
原子数 |
电子数 |
D |
质量数 |
质子数 |
分子数 |
电荷数 |
关于F-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 B.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 |
C.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 | D.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8 |
某温度下,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 +3H2(g) CH3OH(g) + H2O(g) ΔH < 0,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降低温度 |
B.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氦气 |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0.5 |
D.从反应开始至a 点,ν(CO2) =" 0.6" mol·L-1·min-1 |
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橙色)+ H2O2H++ 2CrO42-(黄色)
①向2 mL 0.1 mol·L-1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6 mol·L-1 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H2SO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②向2 mL 0.1 mol·L-1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NH4)2Fe(SO4)2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Cr2O72- + 14H++ 6Fe2+ ===2Cr3+(绿色) + 6Fe3+ + 7H2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 |
B.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r2O72- > Fe3+ |
C.CrO42-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
D.稀释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