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利用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固体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剂1的化学式是 ;加入试剂1后呈红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用化学用语和必要文字解释) ; ;
(4)某一同学在实验中由于加入了过量新制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另有四位同学进行了下表的猜想,你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会是什么?(提示:SCN-中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
编 号 |
猜 想 |
甲 |
溶液中的+3价Fe又被还原为+2价Fe |
乙 |
溶液中的+3价Fe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
丙 |
新制的氯水具有漂白性,将该溶液漂白 |
丁 |
? |
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合理与否?请同学们根据结论完成下表的实验设计方案。可选用试剂:浓硫酸、1.0mol·L-1HNO3、1.0mol·L-1盐酸、1.0 mol·L-1 NaOH、0.1mol·L-1FeCl3、
0.1mol·L-1CuSO4、20%KSCN、蒸馏水。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 论 |
|
|
说明丁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
(每空1分,共9分)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发生了
反应。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
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
它操作不变,将A与C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100mL 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结晶,得到9.3g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
的组成是_______(写化学式)。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中存在的阴离子,试完成下列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BaCl2溶液 |
||
②过滤,取2mL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 |
溶液变红 |
(3)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NaHCO3在低温
下溶解度较小。反应Ⅰ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处理母液的两种方法如下:
①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可将其中______循环利用,同时得到融雪剂_____。
②向母液中通入NH3,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并降温,可得到NH4Cl晶体。
试写出通入NH3后,溶解度较小的酸碳酸盐转变为溶解度较大的碳酸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8分)已知四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并且互不重复:NH
、Ba2+、Na+、H+、SO
、NO
、OH-、CO
。将这四种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A或D中滴入C,均有沉淀生成
②D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A吸收
③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
(3)写出D和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NH4+、Mg2+、Ba2+、Al3+、I-、NO3-、CO、SO
、AlO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可以排除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可以排除
存在。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反应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排除的存在。
(4)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的存在,又可以排除
的存在。
(5)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 (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 (填代号)。
a.KMnO4 b.(NH4) 2S c.H2O2 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 、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 (填化学式)。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 装置回收(填代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 ,直到 。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 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酸,质量和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50. 0mL,金属用量均为9. 0g。
(Ⅰ)甲同学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及其现象如下:
反应进程(分钟) |
1 |
2 |
5 |
15 |
20 |
4.0mol/L盐酸 |
少量气泡 |
较多气泡 |
大量气泡 |
反应剧烈 |
反应结束 |
2.0mol/L硫酸 |
无明显现象 |
极少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
4.0mol/L硫酸 |
无明显现象 |
少量气泡 |
有比较连续的气泡 |
请回答:
(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
。
(3)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有差异,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可能?请提出你的假设(说出2种可能):。
(Ⅱ)(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50. 0mL、铝为9. 0g过量):
实验目的 |
实验 编号 |
温度 |
金属铝 形态 |
盐酸浓度 /mol·L-1 |
1.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① |
25˚C |
铝片 |
4. 0 |
② |
||||
③ |
||||
④ |
(2)右图为实验①的“H2—t”曲线图,若
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1/2;温
度每升高10 ℃,反速率是原来的2倍。请在
答题卡的座标中画出实验②和实验③的“H2—t”
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