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 )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 |
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 |
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
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
“18世纪后期……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A.牛顿 | B.瓦特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
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 B.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胜利 |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 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 | B.西方的殖民掠夺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封建主阶级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