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8分)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10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据此回答:
(1)“师夷长技以制夷”出自哪本著作?主张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是谁?
(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什么革命?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核心内容?宣传这一思想的主要刊物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局限性?
(4)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写出一篇他发表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腐败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最大的腐败在于制度腐败。十八大以来,中共用刮骨疗伤的决心交出反腐成绩单——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就公布了近700名官员被调查或处理的消息,绝大多数为厅局级官员,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多达55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认为,社会是反腐败最直接、有效的机体,只有社会才能直接收回国家权力,防止国家为祸。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1)根据材料,马克思推崇的巴黎公社反腐败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举措?
材料二 1879年的8月29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恩格斯指出:“在各类好虚荣的分子与腐朽分子能够毫无顾忌的大出风头的时候,就需要抛弃调和及掩饰的政策,如果必要,发生吵闹及争论也不怕。如果一个政党不敢公开承认、拒绝某些人肆意的作威作福的行为,而是采取一味忍让的态度,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前途。”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373~374 页
(2)恩格斯针对腐败问题,强调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毛泽东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要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必须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革命即将胜利对全党的告诫,被概括为“两个务必”,结合材料概括其内容。
(4)某中学发起“反腐倡廉,我为国家献计策”千人签名献计活动,请你设计两条方案积极参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日本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文部省把大力发展小学教育,把普及国民义务教育作为实施《学制令》的首要任务,并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并规定要开办工(机械、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用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材料二 俄国1863年的《大学章程》和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等教育章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办各类实科学校,二是开办古典文科中学、陆军幼年学校和教会学校。沙皇政府规定,只有在古典文科中学毕业的学生才能升入大学学习。古典文科学校的教育,是使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古典学科上,修业期长达八年。实际上学生都是贵族的子弟。陆军幼年学校是专为帝俄军官和贵族子弟设立的,这类学校注重军人纪律、强调尚武精神,重视“忠君”、“爱国”思想的培养。与此同时,沙皇还保留了教会学校。此外,在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中就明确规定,神学在各类学校教学科目中居首位、僧侣有但任教师的优先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俄、日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俄、日教育改革对两国的影响。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1)美国宪法“将……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结合史实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目前中国的这种“特殊的民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