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成文法 |
B.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公民法 |
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 |
D.万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初见端倪 |
《史迪威》一书中记载:1944年,为了说服蒋介石对共产党采取合作态度,并同意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团,罗斯福决定派副总统华莱士赴华访问。他要华莱士转告蒋介石:“如果蒋委员长不能解决好共产党问题,他这位总统就无法使俄国人和我们站在同一立场上。”这表明罗斯福
A.希望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 B.担心国共关系影响美苏合作 |
C.赞赏中共敌后战场抗战 | D.关注中国战场防御阶段战况 |
1924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彻底消灭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 |
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 |
C.以赶走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 |
D.以国共合作开始以“清党”“分共”告终 |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八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军在滁州境内会师东进,攻破浦口,再次击溃江北大营,并进占江浦。……经过激战,太平军摧毁了湘军全部营垒,歼灭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等湘军数千人,李续宾自杀。太平军乘胜追击,收复桐城,围困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皖北复为太平天国所有”。其影响是
A.解除了对天京的包围 | B.天京上游局势暂时得到稳定 |
C.切断了清政府的财源 | D.为进军江西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元代王祯《农书》中说:“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他强调的是
A.农业生产要把握好农时 | B.农事安排要注意地域的不同 |
C.农业生产要改进耕作技术 | D.农作物高产要提高土地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