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
| A.《资政新篇》 | B.1954年宪法 |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共同纲领》 |
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 A.等级观念 | B.宗法观念 | C.法治观念 | D.辈份观念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A.说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
| B.表明国际关系缓和的趋势 |
| C.反映出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
|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的趋同化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政治理念的异同 | B.证明甲午战争日胜我败的历史原因 |
|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 | D.质疑德相俾斯麦的评价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此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 |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普遍的推崇 |
|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的初期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 B.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
|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