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一五计划”期间150项实际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布情况(部分),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工业布局
省份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北京 |
河北 |
湖北 |
山西 |
江西 |
云南 |
内蒙古 |
项目数 |
24 |
11 |
22 |
3 |
8 |
6 |
6 |
3 |
5 |
5 |
A.片面发展东北地区
B.有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
C.重点在北京周边省份
D.片面发展重工业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 B.市民阶层崛起 |
C.城市化程度加深 |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
C.商品流通不畅 |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