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趴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找头”。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而煤的供应停止,没有电,使得许多企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
——摘编自迈内克《德国的灾难》
材料二   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
——摘编自《光明日报》《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德国进入真正的冬天”。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被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前汉书》卷14
材料2:(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卷106
材料3:(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前汉书》卷64
材料4:自此以来,……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惟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
──《前汉书》卷14
回答:①根据材料1,说明汉初分封王国的依据是什么?试指出这一依据正确与否?
②根据材料1、2说明西汉为什么要解决王国问题?材料2、3的解决方法有何不同?
③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④试对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作出正确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中国古代史》
材料2: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秦史稿》
材料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4: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②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③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目的、实质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
回答:
(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乔冠华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开怀大笑。问开怀大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会意而笑。问会意而笑的主要原因?事实们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会上中国代表石广生的眉开眼笑。原因是什么?各国代表为什么庆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际联盟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
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际联盟以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相关的义务与事务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际联盟。
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请回答:
①概括指出美国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概括双方争论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
③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