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 | B.老子 | C.孔子 | D.韩非子 |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有些历史学者推论这个社会已初具“国家”形态,极
可能是文献所记载的夏代晚期王都。这些学者的推论依据是()
①文献中夏墟的位置与考古发掘的位置相符②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相当③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④大型宫殿建筑说明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
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个民族应是()
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 | 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 |
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 | 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
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