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 |
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
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
设立于1992年的俄罗斯文学艺术国家奖主要颁发给文学与艺术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如果回眸历史,想颁发给俄国历史上一位具有民族忧患意识,能关注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或艺术家,下列人物能够入选的是
A.普希金 | B.列夫·托尔斯泰 | C.列宾 | D.柴可夫斯基 |
下表为18世纪英国议会圈地法案数量表。对此解读正确的说法是
1702- 1714 |
1714- 1720 |
1720- 1750 |
1750- 1760 |
1760- 1770 |
1770- 1780 |
1780- 1790 |
1790- 1800 |
3 |
6 |
38 |
156 |
424 |
642 |
287 |
506 |
——据李培锋:《英国18世纪的农民反圈地模式与法治传统》
A.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C.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史书记载,大多数英国人早已厌烦了克伦威尔式的共和国;他们希望再有一个国王,但必须同时有一个强大的议会。这个愿望基本实现的标志是
A.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 B.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
C.1721年沃尔波尔内阁的建立 | D.1832年议会改革的胜利 |
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跨出了一大步。这里的“原则”主要指
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 | 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
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 | 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