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图例:

材料二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材料三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中、欧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

(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图五: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六:新时期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六幅图片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或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为什么实施图四和图五所反映的那种外交政策?
(3)图一至图六客观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请回答:
(1)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
(2)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开始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
(3)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化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摘自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经验
——摘自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人均产值
国家类型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摘自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2)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3)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强调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1)根据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说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6分)
(2)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7分)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局势、经济实力、民族解放运动方面发展变化的有关史实,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并结合30年代的有关史实,从其自身内部矛盾方面分析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必然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