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与王阳明观点的异同。概述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
(2)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此你如何认识?
(3)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期 |
类别 |
时间 |
国家 |
发明者 |
发明成果 |
工业革命 |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
1733年 |
英国 |
凯伊 |
飞梭 |
1765年 |
英国 |
哈格里夫斯 |
珍妮机 |
||
1769年 |
英国 |
阿克莱特 |
水力![]() |
||
1779年 |
英国 |
克隆普顿 |
骡机 |
||
1785年 |
英国 |
卡特莱特 |
水力织布机 |
||
万能原动机 |
1690年 |
法国 |
巴本 |
实验型汽缸 |
|
1705年 |
英国 |
纽可门 |
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
||
1769年 |
英国 |
瓦特 |
改良式蒸汽机 |
||
交通 |
1803年 |
美国 |
富尔顿 |
汽船 |
|
1814年 |
英国 |
史蒂芬孙 |
蒸汽机车 |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电力 |
1831年 |
英国 |
法拉第 |
电磁感应 |
183![]() |
俄国 |
雅可比 |
电动机 |
||
1866年 |
德国 |
西门子 |
发电机 |
||
1870年 |
比利时 |
格拉姆 |
直流电动机 |
||
1882年 |
美国 |
爱迪生 |
发电厂 |
||
内燃机 |
1885年 |
德国 |
卡尔·本茨 |
汽油内燃机 |
|
德国 |
戴勒姆 |
||||
1893年 |
德国 |
本茨 |
开始生产四轮车 |
||
1894年 |
美国 |
福特 |
美国第一辆汽车 |
||
1903年 |
美国 |
莱特兄弟 |
飞机 |
材料二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发明与应用的关系。(2分)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加以说明。(各举一个实例)
(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重要启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唐太宗曰:“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见贤则欲置诸怀,见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责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秦王赢政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成今日之功”的原因。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近代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3分)
(2)材料二中的“许多潜在的盟友”是指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俄、日两国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贤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发表《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懦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将孔子宣传为变革先师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