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笔记》记载,胡林翼围攻安庆时,曾视察军情,策马登山,瞻盼形势,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薨于军中。盖贼之必灭,胡已有成算。只是见洋人之势方炽,则膏盲之症,着手为难,虽欲不忧而不可得矣。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王朝统治 |
| B.以传统办法来对抗太平天国是断然行不通的 |
| C.晚清士人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无力 |
| D.胡林翼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 |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据此理解,苏格拉底
| A.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 B.赞同知识为少数人掌握 |
| C.认为知识与美德都重要 | D.强调判断标准就是知识[来 |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
|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
|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
|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 B.倡导君民共主 |
|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 A.荀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王夫之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信仰得救;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