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
|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
|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有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企业类别 |
厂家数 |
开工纱锭数 |
织机布数 |
||||
| 外商企业 |
16家 |
338960锭 |
1986台 |
||||
| 华商企业 |
25家 |
484192锭 |
2016台
|
根据图9判断这个告示的内容可能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拉壮丁的告示 |
| B.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告示 |
|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告示 |
| D.中华民国成立的的告示 |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会宁会师 |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系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
|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
|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 D.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