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规定“每两加耗五分”,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养廉银远远高出正俸标准,越是高品级的官员,养廉银越是优厚。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董庆伟《清朝雍正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材料二   新加坡政府为了保障高薪养廉政策的有效性,采取了如下的措施:提高公务员的工资;确保公务员的晋升较快;重视公务员的进修、培训;享有定期休假,退休后享受养老金;提高福利待遇。新加坡的廉政指数历年来都排在了世界前列,是世界著名的廉政政府之一。……1960年新加坡颁布了全国第一部《防止贪污法》,之后陆续制定了《没收贪污所得法》《公务员惩戒条例》《公务员守则和纪律条例》和《公务员指导守则》等法律,对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严密、详细、具体、全面的特点,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新加坡的“高薪养廉’’配备有齐全的廉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廉洁的氛围。新加坡廉政教育,从思想上抵制、杜绝腐败的念头。新加坡对于公务员的监督还有健全的廉政监督网络,包括反贪污调查局的监督、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监督以及审计署的监督。除此之外,还有公民对于公务员的监督,媒体的监督等监督方式并存,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曾英武《简述新加坡高薪养廉政策》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雍正王朝推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新加坡较之我国雍正时期在养廉方面的主要进步,并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1)举例说明“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的表现。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基础。
人民版《历史I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所以,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材料三: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
——岳麓版《历史I》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来看,古代中国和希腊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据材料一,从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方面分析古代中国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二、三,从政治前提、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三个方面归纳古希腊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三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以上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四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宗《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6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材料二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唐至明代“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材料三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明末李贽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3)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说明李贽这一看法形成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