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并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并试图发现与牛顿发现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普遍适用的法则。”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 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
C.启蒙思想家 | D.爱因斯坦和普朗克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 |
《安德鲁•韩德森至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 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
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 B.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
C.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 |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 |
B.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C.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