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唐 李德裕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曛中闻。
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注】李德裕(787—849),晚唐名相。唐文宗太和七年入相,遭奸臣排斥,左迁。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功绩显赫。宣宗即位后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
曛,日落时的余光。石溜,水在石上滑过。
10.(1)诗歌前两句写出了友人故居的什么特点?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
雨后池上
宋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哪些具体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一个“   ”字写出了荒芜之景,令人满目凄然。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B.颔联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颈联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一万两黄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道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尾联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一)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①稀,辛夷花②尽杏花飞。
始怜③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②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③怜:可爱。
《爱莲说》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暮春归故山草堂》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古诗词赏析。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阅读理解
(一)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