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翻身当主粮
①最近,农业部推出土豆主粮化战略,提出将土豆作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
②土豆又称山药蛋、洋芋等,在我国,土豆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③土豆营养健康,被称为“食全食美”的食品。它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膳食纤维,150克的土豆含钾量相当于4个香蕉,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10个苹果。此外,土豆还有三大主粮没有的营养——胡萝卜素。对注意瘦身的人来说,土豆的淀粉含量比米饭馒头低,人吃了不容易长胖。
④土豆不娇气,好种植。它耐贫瘠、耐干旱、耐盐碱,即使在干旱的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也照样长得很好。另外,土豆不挑季节气候,春秋冬三季都可种,这样能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率。
⑤另外,加工好的土豆粉耐储存。它在常温下可贮藏15年以上,而大米保存时间仅为1年,玉米1至2年,小麦3年。作为战略储备粮,土豆具有先天优势。
⑥在西方国家,土豆早已是主粮,被称为“第二面包”。目前,我国农科院已经研发出土豆粉馒头、土豆面条等食品,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研究室还用土豆粉研制成人造大米,它比真正的大米更加香甜软糯。
⑦此次土豆“雄起”从菜变饭,引起诸多人士的争议。土豆爱好者为土豆君的翻身欢呼雀跃,甚至在微博上列出一长串的菜单,从炒丝、炖块、压成泥到炸成条,足足一本“土豆百吃”。 也有人列举“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的部分展品,如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试图打消吃货们“土豆当主食太单调”的顾虑。
⑧不过,也有人表示,土豆当主食,不能简单一刀切,应考虑到地域的差异。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土豆本来就是传统主食之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把土豆划入“饭”的范围。而在南方,此举恐怕难以让人迅速接受。第三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农业部推出土豆主粮化战略的依据有哪些?
一枝山药藤的坚持
在这个夏日,令人动容的事太多了,比如说,一枝山药藤。
是去年的某个冬日吧,几根被遗弃的山药,可怜见地,被我扔在一个柜子里,一个废弃的旧柜子,在厨房的暗角里。
柜子门“啪嗒”一声合上,是天牢落了锁,是黑夜没了边……
然而,在半年后,在这个夏日的清晨,它再度,突然间地,出现在我眼前,以另一种表达,一种灵魂与灵魂激烈碰撞的方式。它居然爬出黑暗,发了芽!
事情是这样子的。今天早上,我睡意阑珊地去厨房,裸露的脚踝,被什么东西触了一下子,低头看看,哦,一根铁丝!但是——铁丝怎么这么柔软?再说,厨房里也没有细铁丝啊……
睡意顿无!我感觉事出蹊跷,遂情不自禁地,弯腰。那“铁丝”是从柜门里伸出来的,淡淡的紫,细看,还有星星的“苞”,叶苞!这不是铁丝,分明,是一根植物的藤蔓,难道说……心潮一浪浪地高涨,慢慢地打开柜门,如揭开一个天大的秘密,如掀开新娘的红盖头。
我的猜测没错,果然是,那几根山药!它们静静地躺在柜子里,浑身上下爆出好多芽,变成细细长长的藤,在柜子里盘旋着,孜孜不倦地,寻觅着出口。
今天早上,有一根藤,终于顺着柜子的中缝爬了出来,看到我来,遂激动地,用触须跟我亲吻,道“早上好”,留住我匆匆的脚步,迫使我弯下腰来。
这柔嫩顽强的小生命,肯定已爬了好多天,从看到光明的那一刻起。它高高昂起的头,嫩生生的柔软,使我想起灵魂的样子,它用它灵魂的触须,伸进我的心湖,激起万千层涟漪。
于是,在这个早晨,我又一次热泪盈眶,因为它,还使我想起那些废墟里的生命,还有那,黑暗中默默的坚守,以及爬出黑暗的顽强。
2010年4月,是中华民族又一段黑暗的日子。王家岭矿难的疼痛还未过去,又一场天灾,从天而降,压住了玉树地区多少鲜活的生命。人,这种自然界的生物,弱小得不及蚁虫草芥,却又坚不可摧。
15日7时,结古镇镇郊的西北牛宾馆,中国国际救援队进行生命探测搜索时,发现这里有强烈的生命迹象,他们冒着余震危险,迅速展开救援。凿孔、搬移、手挖……经过近5个小时的努力,营救被困群众的生命通道被打开了——一个被困的小伙子从洞口慢慢伸出头,小心翼翼地旋转,一点点避开断裂的钢筋。
每一个爬出来的生命,都经历了难以想像的艰辛。那位创造了生命奇迹的“英雄妈妈”巴桑旺毛,她被埋75个小时,一直用身体护住肚中的胎儿,在幸运获救后,她成功产下一名男婴,如今母子平安。
“人在最绝望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坚强,哪怕一丝希望,都不能放弃。”那些在废墟里被困8天多,靠吃煤块皮带喝尿求生的矿工,劫后余生,最想对人们说的就是这句话。
每个人顽强的生命,都给人唏嘘和感动。不仅缘于生命的脆弱,也缘于生命的顽强。
一根山药藤,一株植物的坚持尚且让人动容,更何况那些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性灵!文章第9段中说:“这柔嫩顽强的小生命。”山药藤的“顽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心潮一浪浪地高涨,慢慢地打开柜门,如揭开一个天大的秘密,如掀开新娘的红盖头。
②它们静静地躺在柜子里,浑身上下爆出好多芽,变成细细长长的藤,在柜子里盘旋着,孜孜不倦地,寻觅着出口。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作者借写“一枝山药藤的坚持”,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2分)
硬盘的选择
⑴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对它的依赖越来越显著,很多文字资料、照片、视频文件都存放在电脑里,而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传统机械硬盘由于读写速度慢、功耗大等缺点而被人们所诟病,固态硬盘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硬盘的发展方向。
⑵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读取、写入数据,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数据。固态硬盘按存储介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作为存储介质。前者的优点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存储单元有写入次数限制,因此使用寿命有限,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后者应用范围很窄,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使用寿命很长,但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⑶固态硬盘相对机械硬盘的最显著优势就是读写速度快。固态硬盘可以在低于一毫秒的时间内对任意位置的存储单元完成I/O(输入/输出,也可以理解为读写)操作,在衡量磁盘性能的主要指标IOPS (即每秒的输入输出量或读写次数)上,固态硬盘可以达到机械硬盘的几十甚至上千倍。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电脑时通常会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如聊天软件、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等,无论是在不同程序之间切换,或者是新开启某个程序,或者只是打开一个文件夹,固态硬盘都会体现出速度快的优势。
⑷此外,固态硬盘还有低功耗、无噪音、低热量、体积小、工作温度范围大等优点。而且由于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因此固态硬盘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震动,具备相当高的数据安全性。基于以上优点,固态硬盘在航空航天、军事、视频监控、金融、医疗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缺点:第一,固态硬盘成本高,价格通常是机械硬盘的5-10倍;第二,存贮容量较小,目前,固态硬盘的最大容量也远远低于机械硬盘。
⑸在这种情况下,又有生产商开发出混合硬盘。混合硬盘是处于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中间的一种解决方案,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即在机械硬盘的基础上,加上了大容量的缓存(闪存芯片),以提高硬盘性能。与机械硬盘相比,混合硬盘大幅度提高了性能,成本上升又不太大,而与固态硬盘相比,它又具有机械硬盘的大容量。
⑹混合硬盘的原理和Windows7中的ReadyBoost功能相似,两者都是通过增加高速闪存来进行资料预读取,以减少从硬盘读取资料的次数,从而提高性能。不同的是米混合硬盘是将闪存模块直接整合到硬盘上,在对数据进行第一次读写时,性能和机械硬盘完全一样,但第二次读写时,因为数据完全在缓存里进行存取,速度就和固态硬盘一样了。而且,当缓存中存储的数据量已经比较大,不再需要磁盘进行频繁读写时,混合磁盘会将磁盘转入休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硬盘的功耗和固态硬盘几乎一致。
⑺如果你希望磁盘容量大、价格低廉,那么,机械硬盘仍然是你的不二之选;如果你对使用体验要求较高,又不在乎价格,那么你可以尝试固态硬盘;如果你的容量和使用体验都有要求,那么混合硬盘可以满足你。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5期)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所指代的内容:
(1)前者的优点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
(2)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硬盘的功耗和固态硬盘几乎一致。指出文中第三段划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文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混合硬盘的工作原理。
相比较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有那些优点?
11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⑴ 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⑵ 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
⑶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⑷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⑸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过,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⑹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
⑺ 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
⑻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还有的让女儿用。可是我的妻子从来没用过针线,而且家里多年来就没有了针线。妻子说,商店里多的是鞋垫,电脑画图也很好看。现在,谁还动手做这种活。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女儿在一旁附和:早已过时了。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⑼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外婆的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
⑽我看见天空上,永不会失传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选自《文苑》2011年第12期)文章语言形象而富有意蕴,请对下面两句话加以赏析。
(1)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2)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结合文中材料,说说 “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述外婆的“手艺”,却以“外婆的手纹”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惜 春 小 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2分)
(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2分)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2分)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3分)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2分)
何谓幸福
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4分)
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4分)
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4分)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