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向装有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分解成了![]() |
| B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 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 C |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溶液,紫红色褪去 |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只是乙烯 |
| D |
向饱和 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A.CH3OCH3 :二甲醚 |
B. :3-乙基-4-戊烯 |
C. :三甲苯 |
D. :3,3,5,5-四甲基己烷 |
关于分子式为“C4H8”的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
| B.其具有6种同分异构体 |
| C.其一氯代物一共有12种 |
| D.该物质的系统命名的名称为“1-丁烯”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
| B.有机物的反应与无机反应相比具有反应缓慢、产物复杂、常在水溶液中进行等特点 |
| C.人们常利用有机物的性质,合成具有特定性质而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满足人类的需要 |
| D.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有机物不仅在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上有差异,而且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也有较大差别 |
[选修2——化学与技术]
下列关于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侯氏制碱工业中,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 |
| B.在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中,皆采用循环操作提高原料利用率 |
| C.在氯碱工业,电解槽一般用铁网作电极 |
| D.合成氨工业用天然气造气的方法中,与水蒸汽高温反应优于热分解法 |
选考[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32-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
| B.H2O分子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
| C.BF3分子呈三角锥体空间型 |
| D.C2H2分子中含有3个σ键和2个π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