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
(l)在高温下CO可将SO2还原为单质硫。
已知:①2CO(g)+O2(g)=2CO2(g)ΔH=-566.0kJ/mol
②S(s)+ O2(g)=SO2(g)ΔH=-296.0kJ/mol
请写出CO还原S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
(2)工业土用一氧化碳制取氢气的反应为:CO(g)+H2O(g) CO2(g) +H2(g)。已知42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9。如果反应开始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O的物质的量都是0.60mol,5min末达到平衡,则此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H2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mol·L-1min-1,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至520℃,CO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CO与H2反应还可制备CH3OH,CH3OH可作为燃料使用,用CH3OH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则c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c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杂质含有Ag和Fe),粗铜应该接此电源的___________极(填“c”或“d”),反应过程中析出精铜64g,则上述CH3OH燃料电池,消耗的O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L。
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不考虑NO2与N2O4的转化)
(1)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 (填“相同”或“不相同”)。
(2)反应前后NO室压强 (填“增大”或“减小”) 。
(3)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 (填“相同”或“不相同”)。
(4)最终容器内 (填“有”或“无”)O2存在。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1)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
A.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的中部测定其pH; |
B.向冰醋酸中加水,溶液导电性最强时pH最小; |
C.处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时,用大量水稀释后冲入下水道; |
D.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或品尝少量化学药品; |
E.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试管收集产品;
F.酸碱中和滴定时,若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2)“铝热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实验室里用铝粉和氧化铁组成“铝热剂”,引发反应的实验操作是: ;选择恰当的试剂除去产物中混有的少量铝,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
(12)【有机化学基础】琥珀酸二乙酯是良好的增塑剂和特种润滑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分析下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已知:RCN RCOOH
(1)B与D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 。
(2)C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是 (写结构简式)。
(3)由C制备琥珀酸二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图转化关系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5)若E为高分子化合物,则由C与D制备E的化学方程式为 。
(6)若E为八元环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
(12)【物质结构与性质】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C、D可形成常见的气态单质,A、E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B、F同主族,B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平均分布在3个不同的能级上。C元素原子的最高能级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F的一种单质与FD2晶体类型相同。
(1)A分别与B、F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相比较,影响沸点高低的主要作用力是 。
(2)写出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
(3)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4)BD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体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5)由上述5种元素中的1种或几种形成的,与C的单质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6)在E的化合物E2Cl6中存在的化学键有 。
a.共价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健
d.σ键
e.π键
某些非金属单质可以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例如白磷(P4)可以与过量的热NaOH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NaH2PO2(次磷酸钠)。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NaH2PO2水溶液pH>7,次磷酸是 元(填“一”、“二”或“三”) (填“强”或“弱”)。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2PO2水溶液pH>7的原因: 。
(3)25℃时,向100mL0.01mol∙L-1的H3PO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填“>”、“=”或“<”)100ml。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