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初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出现了大量靠经营冶铁、煮盐的富商,形成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武帝中期,多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而富商大贾却"不佐国家之急"。在此情形下,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对盐、铁实行官管,由政府垄断。
--摘编自万海峰、肖燕《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逐渐显露,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扼杀了人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84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承认了市场的作用,提出了要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对盐铁经营政策进行调整的目的
(2)20世纪30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这一体制得到作者肯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在经济政策制定方面的变化。
(4)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认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一 英国炮轰广东海面二 黄海激战三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
(3)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两例。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
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商鞅方升图》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属于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
(4)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请
回忆所学内容,根据要求作答。
(一)了解春秋五霸
材料一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
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衷
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请列举春秋时期三个著名的霸主?
(二)走进诸子百家
材料二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
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三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3)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4)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顺其自然——()以法治国——()
民贵君轻——()兼爱非攻——()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成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锐,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1)若你是材料一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2)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看法如何?
(4)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
(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由此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敢为,但是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材料三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耕田种菜,孔子却认为学那些知识没有出息。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3)简单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