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 A.雌:雄=3:1 | B.雌:雄=2:1 |
| C.雌:雄=1:3 | D.雌:雄=1:2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 B.由F2出现了“3∶1” ,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约1∶2∶1 |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 B.猫的白毛和黑毛 |
| C.水稻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 | D.人的身高和体重 |
图甲表示某环型DNA分子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完全酶切后的片段电泳结果若改变条件使其酶切不充分就有可能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电泳结果(Kb即千个碱基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 分子全长至少为7Kb,该DNA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EcoRⅠ酶切位点
B反应时间越长,得到图甲结果的可能性越大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来自原核生物,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适当增加EcoRⅠ浓度,更可能得到图乙的结果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 B.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顶体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
| C.受精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
| D.胚胎从透明带内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 |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
| B.过程②可以任取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
| D.取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过程中,必须使用生长素使染色体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