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工业生产上通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果胶酶,选用的微生物通常是 ,在提取果胶酶后,首先要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将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2)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 。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 (微生物)外,还必须保持 条件。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下图表示的是细胞中含有的4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
(1)图中E含有的基本元素有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主要为_______________,这时B是_____________。
(3)图中G在植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___,在动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_。
(4)图中H是________________ 。
(5)仅有E、F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
(6)E在细胞内的合成受F、G、H中的________________控制。
(7)由C构成的植物细胞内的某结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所学的细胞分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蛙的胚胎发育时,在受精卵的卵裂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种类。(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请画出如下图所示细胞分裂后期的分裂图形:[来源:Z,xx,k.Com]
(3)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着丝点一分为二原因是否是受纺锤丝牵引的结果?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
实验步骤:第一步:培养洋葱根尖
第二步:取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为1号、2号,并装入清水,向1号瓶内加入2mL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向2号瓶中加入 2mL清水。
第三步:将已长出根尖的两洋葱分别转移到1号、2号广口瓶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从1号、2号广口瓶中洋葱上分别切取长2—3mm根尖,并分别进行
第五步: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比较并记录(时期)时的染色体数目。
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
②
仔细观察下列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上述各图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A、B、C共有的细胞器是。
(2)A图为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这是由于细胞壁与(填名称)发生分离所致。
(3)A图所示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先消失后重现的细胞结构有(写结构名称)
(4)D图所示生物(能/不能)进行独立代谢。
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基因A、a中有一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
(2)写出亲代到F1代的遗传图解:
(3)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总数的比例为,致死基
因型有:。
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实验一可知,A、B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浓度的影响。从实验开始到10min这段时间内,A植物叶片吸收CO2能力的变化趋势是。
(2)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此后极短的时间内,类囊体膜上生成和[H]的速率将会下降,三碳化合物(C3)的合成速率将会(增加、减少、基本不变)。
(3)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从实验开始到第40min这一阶段,A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比B植物要。
(4)实验二中,当光照强度为bklx时,A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mg/m2·h。
若每日光照12小时,给予的光照强度为mklx(a < m < b),则一昼夜中B植物的干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