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据此回答题。
当天,南京市五大宗教按照仪规,举行公祭日纪念活动,哀悼死难同胞、祝愿国富民强、祈求世界和平。这说明
①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信教群众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③我国宗教活动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 
④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说明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C.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D.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福建省委在省的第九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福建精神的提出凝聚了广大民众的智慧,新时期“福建精神”是福建发展之魂,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共创美好海西的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①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其涵义是:保护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的共同事业,文化遗产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一主题蕴含( )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促进、相互交融
②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③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