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小科和小思对物体浸没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有不同的猜想,于是用相同的长方体重物,分别以甲图和乙图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获得如下数据:
实验者 |
实验序号 |
物体重G(N) |
浸入水中深度 h(cm) |
弹簧秤读数 F/(N) |
浮力大小F浮/(N) |
小科 |
1 |
4.8 |
2.0 |
4.2 |
|
2 |
4.0 |
3 6 |
|
||
3 |
6.0 |
3.0 |
|
||
小思 |
4 |
4.8 |
3.O |
3.6 |
|
5 |
4.0 |
3.2 |
|
||
6 |
5.0 |
2.8 |
|
(1)分析小科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 ,小思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2)综合分析两个人的数据却发现,第(1)小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其中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填实验序号)
课后,小科和小思才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
如图所示,在观察奥斯特实验时,小明注意到置于通电直导线下方小磁针的N极向纸内偏转,小明由此推测:若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也将发生偏转,请你说出小明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你认为磁针的N极会向_______(选填“纸内”或“纸外”)偏转。
两个同样的烧杯,内装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它们的温度,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水的温度/℃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某种液体的 温度/℃ |
20 |
23 |
26 |
29 |
32 |
35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升温快的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3)由此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推出C水 ____C液(填“>”“<”或“=”)
(4)根据以上数据可算出C液=_______________;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cm3;
(2)已用托盘天平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该矿石的密度=g/cm3=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当把砝码盒中的最小砝码放入右盘后,指针稍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直到天平平衡。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F(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cm;
2)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小明将一支高1.5 cm发光棒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的实像。
4)把该发光棒立于凸透镜前,在光屏上成了3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9 cm | B.12 cm | C.18 cm | D.27 cm |
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