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李白传(节选)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③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1)怒引至庭下曰(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2)拜谢曰( ) A.认错,道歉 B.辞别,离开 C.感谢,酬谢
(3)白时卧庐山(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4)累系浔阳狱( ) A.连接,维系 B.拘囚 C.留意,挂念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
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阅读《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 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⑤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⑥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以:同“已”,已经。⑥营护:料理,护送。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2)禹锡终易连州
(3)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 (4)时人义之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
B.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于园》)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
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赵普》)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学士丘濬重其文()⑵上谒监司()
⑶与若期,三日后来()⑷使者下阶谢,乃已()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吾欲辱之,何以也 | B.以丛草为林 |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翻译下列句子。
(1)悦不迎,岂有恙乎?
(2)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幼时记趣》,回答10-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请用“/”为下面两句话标注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2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使其冲烟飞鸣。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明察秋毫 (2) 项为之强
(3)以丛草为林 (4)盖一癞蛤蟆也选出下列句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 心之所向 B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 驱之别院 D 何不试之以足翻译下列句子。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道旁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解释加点的字。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 )(3)惟戎不动( )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何不试之足 |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D.观之正浓 |
所选语段写的是 之趣。
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