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关氨气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
| B.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可采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
| C.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加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是否产生氨气 |
| D.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
有KCl和KBr的混合物3.87 g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6.63 g沉淀,则混合物中含K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50% | B.30% |
| C.60% | D.40% |
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加深 |
| B.卤化银的溶解度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
| C.单质与水反应均可表示为X2+H2OHX+HXO |
| 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的半径递增,还原性递减 |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 A.KCl晶体 | B.H2 S气体 |
| C.CCl4 | D.Mg |
下列对溴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晶体 |
| B.跟硝酸银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 |
| C.跟浓硫酸反应是制取溴化氢气体的常用方法 |
| D.其工业制法是将金属钠跟单质溴反应 |
由于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支持这个结论的是( )
| A.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
| B.在IBr、ICl等卤素互化物中碘元素表示正价 |
| C.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离子化合物 |
| D.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