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图乙是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带上的小黑点是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1)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木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出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B点时木块的速度vA、vB,其中vA=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要测量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 B.木块的质量m1 |
C.木板的质量m2 | D.重物的质量m3 |
E.木块运动的时间t F.AB段的距离xAB
(3)在AB段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关系式WAB=________。(用vA、vB和第(2)问中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在《用自由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把第一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的数据,可知重物由0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你得出的结论是
(1)选用天平、秒表和石块等器材,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估测井口到水面的深度。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则:
①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选填:A、石块的质量 B、石块由井口下落到水面的时间
);
②可求得井口到水面的深度。
(2)右图所示,为“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 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其目的是;
(选填:A.平衡摩擦力 B.使得小车运动得更快一些)
② 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
(选填:A.低压直流电源 B.低压交流电源)
③ 如图所示,纸带记录的是某次实验过程中小车的运动情况,由刻度尺所测数据分析可知,小车做。
(选填: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在学习过机车启动问题之后,某物理兴趣小组决定按照图做一个实验,测定一电动遥控玩具车的功率,具体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7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所示。
请你分析图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m/s;
(2)关闭小车电源后,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3)小车所受的阻力大小为N;
(4)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W。
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4分,每空2分,全部填对得2分,部分填对得1分,见错不得分)为进行该实验,备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纸带、低压直流电源、弹簧秤、秒表、导线、开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缺少的器材是。
(2)(6分,每小题3分,选不全得2分,见错不得分)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并通过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①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最合理,最合理的是。(填入上述相应的字母)
②要使该实验误差尽量小,下述注意事项正确的是(填入下述相应的字母)
A.使重锤的质量尽可能大些,但悬挂时不能拉断纸带
B.选用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更好,可减小阻力影响
C.测长度时保持纸带悬挂状态,刻度尺的读数更准确
D.纸带上留下的点越大越好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0,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 J(取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