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既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漂白粉制取的研究】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海水(含NaCl)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该方法流程如下:
(1)⑤中的反应是2Ca(OH)2+2Cl2═CaCl2+Ca(ClO)2+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实际工业生产中,反应⑤的反应物Ca(OH)2最好用 ,(填“饱和石灰水”或“石灰乳”)并不断搅拌。
【定性研究】
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 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CaCO3;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 |
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2成立 |
② 在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少量 溶液。 |
。 |
【定量研究】
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CaCl2+2Cl2↑+2H2O,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
【资料】Cl2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非常小。实验条件下Cl2的密度为3.17g/L.
【实验探究】
(3)甲同学准确称取0.5g漂白粉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下图A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收集到89.6mL食盐水。据此计算,此样品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中,保留3位小数,结果精确到0.1%)
(4)在读取量筒的刻度数时,应注意
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齐平;
②装置内气体应恢复至室温;
③__ 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此装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填序号)
A.没有考虑到盐酸占据的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B.没有考虑到残留在导管中的液体和导管本身的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C.没有考虑到氯气中可能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D.没有考虑到氯气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Al和Cu的活动性时,把铝片放入硫酸铜的水溶液中,无意中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
丙同学认为可能二氧化碳;丁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操作分析】
铝片放入硫酸铜之前,应先用砂布将表面打磨光亮,理由是
【探究设计】
(1)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同学的猜想.
(2)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考虑,又排除了同学的猜想.
(3)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
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
该气体是氢气 |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质(填化学式)
在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老师给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布置任务: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慢。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
|
实验三 |
。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组内的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上述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老师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要求同学们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证明了“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C D E F
⑴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图F实验的目的是。
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 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或E。
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⑷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⑸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导入。
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破裂 C. 防止实验误差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下列实验装置中均有水,请根据实验解释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
实验 装置 |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水通电分解 |
主要作用 |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反应放出的 热量及生成的气体 |
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若猜想②成立,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A.氨水 | B.食醋 | C.肥皂水 | D.苏打水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